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天外来客”的地球上的陨石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广受关注,天文学家也持续开展研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关于陨石来源研究的天文学论文称,到达地球的陨石中最常见的类型有可能仅来自数个小行星解体事件,有些发生在相对较近的时期。其中,“王后星”家族可能是陨石的一个主要来源。
该论文介绍,撞击地球的陨石中有80%是被称为普通球粒陨石的一类,其中包括那些产生于4.6亿年前一段密集撞击期的陨石,这些撞击事件可能引发了地球的冰河时代。过去的研究表明,大约70%的地球陨石具有称为H型和L型的球粒陨石成分。对地球上的L型球粒陨石的氩-氩测年表明,这些样本可能起源于一颗小行星的灾难性解体,该小行星在约4.7亿年前遭受了一次超音速撞击。
在第一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M. Marsset和合作者一起,汇集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主小行星带中小行星的光谱数据,发现一组被称为“王后星”家族的小行星和地球上L型球粒陨石的构成非常接近。经过计算机建模,他们研究认为,在约4.5亿年前发生的撞击令一个L型球粒陨石小行星碎裂,形成了“王后星”家族,并提供了让陨石流入的大量碎片。
在第二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捷克查理大学M. Brož和合作者研究指出,当前流入的H型和L型球粒陨石可能是三次较近的解体造成的,分别发生于约580万年、760万年和4000万年前,见证了直径超过30公里的多个小行星毁灭。
他们推断,相对年轻的“凯琳”和“鸦女”小行星家族的撞击形成,和较古老的“王后星”家族第二次撞击事件(约4000万年前),可以解释目前坠落到地球上的大部分陨石的形成原因。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表示,最新发表的这些天文学发现成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目前最常见的撞击地球的陨石来源,以及这些撞击可能如何塑造了地球的历史。(完) 【编辑:管娜】 新闻结尾
.jface决策的片段,你抓住最真实的影音体验,体验无止境的看片乐趣,影音先锋中文陪伴你每一刻。的相关文章
漫评美拟禁止网联汽车使用中国软硬件:"强行切断"的相关文章
文明遇鉴|这座比利时人创建的动物园,打开了解中国的“门”
港股实现六连涨 成交额逾1700亿港元
甲辰(2024)年重阳民祭轩辕黄帝活动在陕西黄陵举行
全国超八成有线电视、IPTV家庭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
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项目开工
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