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辽宁辽阳小北河镇推动传统袜业设备更新、产业升级
一个镇,一年产袜25亿多双(记录中国)
织针翻转,带动线轮飞转,每隔3分钟左右,智能织袜机就“吐”出一只棉袜。
在辽宁木色袜业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一台织袜机24小时可生产棉袜260双左右。车间所在的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小北河镇,去年产出袜品25亿多双,创造产值35亿余元,是全国重要的棉袜生产基地。
相关企业295家,带动就业2.2万人,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5000元以上……小北河镇党委书记王树生说,袜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北河袜业都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以前是作坊式生产,不少袜厂建在自家院里,外地客商看了直摇头。”王树生说。
如何应对?2021年,小北河引资建设轻工产业基地,迈出产业集聚第一步。王新带领他创办的公司,第一批搬迁入驻基地,“如今,一楼是展示大厅,楼上是生产车间,园区还引入纺纱、印染、包装等上下游企业,产业链越拉越长。”
借助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契机,小北河加快设备升级。“智能织缝翻一体袜机可一次完成三道工序,袜品下机后能够直接定型包装。”木色袜业副总经理金绍东拿起一只棉袜轻轻拉扯,“相比普通袜机,工时更短,走线更均匀。”
小北河袜企已有智能织缝翻一体袜机1000余台。设备升级带动产品更新,不少企业建立研发设计团队,向中高端迈进。90后设计师高姗去年加盟木色袜业,“什么季节流行莫兰迪色系,什么季节流行复古色系,我们都会提前研判。”
产品出新,市场拓宽。年轻时,王新挎个旅行包跑遍大半个中国推销产品,如今两鬓斑白,又拉起行李箱到国外闯市场,“省里组织我们到国外参加展销会,一算账,除去各项费用,一双袜子的利润相当于国内市场的两倍以上。”王新索性在国外盘下一间店铺展示产品。如今,他的海外客户拓展到好几个国家。
“预计今年小北河袜企直接出口额超过5000万元,通过浙江等地外贸商间接出口额接近5亿元。”王树生说。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郝迎灿 【编辑:史词】 新闻结尾
日韩内射:唤醒情欲的激情瞬间与美妙体验,尽享爱的深度交融与美好瞬间!的相关文章
最炫民族风 | 蒙古族新锐建筑师南迪:“重塑”蒙古包感受草原的风的相关文章
卢旺达启动全球首次马尔堡病毒病治疗临床试验
“鱼菜共生”实现“一水双收” 山西寿阳打造生态循环“绿色引擎”
海关总署: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5万亿元
国庆假期河南接待游客超7991万人次 旅游收入近566亿元
央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国庆前夕香港夜空无人机表演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