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武汉11月19日电 (李韵熙)中美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胰腺癌早期检测和治疗的关键蛋白标志物,为胰腺癌诊疗开辟了新路径。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Nature)。
这项成果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联合完成。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教授秦仁义。
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主要的肿瘤类型,因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和高致死率被称为“最难攻克的癌症之一”。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常感到无力,因为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秦仁义说。他意识到,胰腺癌复杂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原因,而分泌蛋白和质膜蛋白(S-PM蛋白)因在细胞通讯中发挥核心作用,或许能够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为此,团队开发了多维度临床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对100例人类胰腺组织样本及不同阶段的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进行分析,构建了胰腺癌中癌细胞与基质细胞间信号网络,首次发现PDGFR-PTPN11-ERK-FOS信号环路在癌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即联合抑制信号环路中的多个关键节点,有望提升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此外,团队还验证了TNFRSF11B和NPTX1两种蛋白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潜力,为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方向。
秦仁义表示,此项研究临床应用潜力广阔。“通过绘制肿瘤微环境中细胞信号传递的全面图谱,我们能够识别出更多潜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他说。(完) 【编辑:苏亦瑜】 新闻结尾
走进日本三级斤的神秘世界,感受那个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交织与碰撞!的相关文章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完成70% 预计年底投产的相关文章
湖北咸丰:“解锁”秋季传统美食 尽享丰收滋味
2024年在津侨资企业骨干培训班举办
航拍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绚丽秋景
“2024年全球发展倡议下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低碳发展官员研修班”学员在京体验传统文化
中越跨境互市火热 东兴奶茶、越南咖啡 双向“出圈”→
美方加征关税是逆时逆势的保护主义(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