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使用互联网与精神健康有何关联?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最新发表一篇精神健康论文称,中国香港高校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认为,在23个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互联网或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自我报告健康状况更佳和较少抑郁症状相关。
论文作者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有潜在影响,特别是在老龄化和精神卫生服务有限的国家。
该论文介绍,在2019年,全球5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约有14%遭遇了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过去的研究认为,使用互联网与较差的精神健康相关,特别是在较年轻的人群中。不过,互联网也是健康信息和社会联系的一个来源,这对中年及以上人群的幸福感很重要。迄今为止,人们对互联网使用和全球中老年人群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所知较少。
论文通讯作者、香港大学张清鹏和同事及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者一起,分析了23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墨西哥和巴西)中87559名年逾五十的人的数据,追踪时间中位数为6年。他们发现,使用互联网(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购物、预订旅行以及搜索信息)与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少的抑郁症状以及较好的自我报告健康状况相关。其中,在美国、英国和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参与者比不用的人抑郁症状更少。但在此次分析数据的各国,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与心理状况较差的风险之间没有可靠的联系。
论文作者提出,50岁以上的人使用互联网可以促进社交互动,降低孤独感(这是这一人群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并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信息和服务,这又能反过来提供情绪支持和医学建议。
论文作者也强调,后续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来确定使用互联网和这些人群的幸福感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并研究如年龄、性别和使用互联网频率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的作用。(完) 【编辑:苏亦瑜】 新闻结尾
欧美日韩激情亚洲国产:跨越文化与情感的魅力之旅,探索激情与创新的交汇点!的相关文章
“友谊勋章”获得者迪尔玛·罗塞芙发言的相关文章
天津“金秋购物节”国庆假期启幕 200余场促销活动涵盖多场景
“艺心向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美术展河北巡展开幕
如何与世界“对话”?浙江县域探索“国际化”真正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开展
重庆联袂马来西亚文旅机构赴吉林 互推资源促共赢
山西女篮完成“新老交替” 新赛季目标挺进季后赛